2025年5月10日,齐鲁文化名家、山东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曹振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得者、“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全之,“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龙其林为我院师生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鲁迅研究和生态文学批评前沿问题进行讲解和交流。文学院党委书记左兴才、部分教授与硕博学生60余人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文学院副院长李杰俊主持。
曹振华研究员作了题为《鲁迅与抗战》的学术报告,她认为全面抗战爆发前夕,鲁迅作为民族魂成为号召全民抗战的旗帜。然而在鲁迅研究史上,鲁迅的抗战又近乎研究盲点,主因是1937年“七·七”事变长期作为抗日战争起点,而鲁迅逝世于1936年,这客观上造成鲁迅与抗战无直接关系的错觉。在当今十四年抗战的历史语境中,重视对鲁迅抗战的研究,能够有力应对历史虚无主义者对鲁迅的“质疑”,有助于推进和拓展抗日战争研究。
张全之教授作了题为《作为扑克牌型小说的<狂人日记>——文本碎片及其N种读法》的学术报告。他从生活娱乐出发,通过介绍法国作家马克·萨波塔的《作品第一号》和美国作家库弗的《保姆》,引出“扑克牌小说”概念。他认为鲁迅的《狂人日记》不是有意创作的扑克牌型小说,但却具有这类小说的某些属性:如文本自身难以弥合的裂痕,小说中可以确定的三个时间点无法固定文本的时间坐标等。小说时间的断裂,使每一则日记成为一个游动的碎片,所以把13则日记分开,变成13张扑克牌,随意组合,依然可以阅读,这就使《狂人日记》具有了N种读法。
龙其林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当代生态文学批评的强制阐释现象和反思》的学术报告,他指出当下国内的生态文学批评存在着诸如强行附会生态内涵、虚浮拔高文本价值和理论移植水土不服等问题。他认为相对于国内生态文学创作的日趋火热,中国生态文学批评话语建设则明显滞后,如何在借鉴西方生态批评话语的同时,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生态文学批评,成为中国生态文学批评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位专家的学术报告立足学术前沿,内容丰富,富有新见,给人以方法启迪,有益于拓展我院师生的中国文学研究视野,激励大家围绕国家需求、时代之问,在关注前沿、阅读经典和学术思辨中不断进行创新,履行人文学者的时代使命和学术担当。
上一条: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魏建教授为我院... 下一条: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谭好哲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关闭】